這不是一個完成式動作,而是一個進行中的力量練習。
我還無法彎到90度,但這30度,是在覺察中控制出來的。
靠牆倒立+肩膀微推,讓我練習在穩定中出力,在出力中保持呼吸。
這不是帥的影片,這是慢慢變強的影片。
—
🌱 你也在練倒立嗎?留言跟我說你現在在哪一段路上。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牆上伏地挺身:簡單練肩不費力!#Shorts Wall Push-Up: Easy Shoulder Strength in 1 Min!# S...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焦躁的時候,不必硬撐 -Podcast
Podcast 播客: https://youtu.be/Eb5BfLStMoM
有時候,心跳加快,腦袋轉不停,
你知道自己焦躁,但怎麼也靜不下來。
在這段15分鐘的冥想中,
你不需要「放鬆」,也不需要「積極轉念」。
只需要坐下來,和呼吸在一起,
慢慢感受身體裡的焦躁是如何存在、又如何改變。
這裡沒有強迫自己正面思考,
只有一段安靜、誠實的陪伴。
願這15分鐘,成為你不需要撐住一切的時間。
🪷 建議使用耳機聆聽
🪷 可搭配每日靜坐、或情緒高張時收聽
🪷 歡迎留言分享你在這段靜心中的感受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心靜,世界就亮了】|重返瑜珈經經解1.47

🌌 本集核心奧義
「當你靜到極致,
不是睡著、不是空白,
而是——清澈、透亮,
像夢中知夢,但比夢還真。
瑜珈經說,這是心即將覺醒的徵兆。」
📜 經文原句
निर्विचारवैशारद्येऽध्यात्मप्रसादः
Nirvicāra-vaiśāradye 'dhyātma-prasādaḥ
「當無尋(nirvicāra)三摩地達到純熟(vaiśāradye),內在澄明(adhyātma-prasādaḥ)顯現。」
「無尋三摩地(nirvicāra-samādhi)是不用分析、直觀融入對象的狀態。當它練到極致(vaiśāradye),心識不再混濁,內在清明(prasāda)自然浮現,像水沉澱後透亮。」
🍎 生活化舉例:
與1.46的「種子」關係
• 情境比喻1:
▸ 1.46(有種子):
你專注觀想一朵蓮花,達到「蓮花即我,我即蓮花」的境界,但仍隱含「我正在合一」的微細覺知。
→ 像戴著VR頭盔看極光,畫面逼真但仍有設備存在感。
▸ 1.47(本節突破):
突然忘記「自己正在觀想」,蓮花的光明自動充滿意識,但尚未察覺「VR頭盔已溶解」。
→ 類似夢中知夢,但還未徹底醒來。
案例2.:學習騎腳踏車
1. 1.44(精微觀察):
o 研究踏板角度、身體重心(有意識控制)
2. 1.46(有種子熟練):
o 能流暢騎行,但仍有「我在騎車」的自我感
3. 1.47(本節澄明):
o 忘記騎車技巧,身體自動平衡,心中充滿愉悅
o 但若有人問:「你怎麼學會的?」仍能描述過程
4. 1.51(無種子):
o 連「我會騎車」的記憶標籤都消失,騎行成為純粹的「在」
o 類似原生態部落居民從不認為騎車是「技能」,而是如行走般自然
1.44 → 1.46 → [1.47] → 1.51
(顯微鏡)→(實驗室)→(發現光)→(成為光)
🔮 下集|1.48預告
「心清了,智慧會像泉水湧出,
下次聊這智慧怎麼帶來真相!」
▸ 訂閱追蹤,探索內在光芒!
▸ 💬 互動題: 你靜下來時,有沒有覺得心特別透亮?
歸納:
帕坦伽利的修行地圖
(用「登山」比喻解說)
階段 海拔高度 地形特徵 對應經文
有尋三摩地 3,000m 需要冰斧(專注工具) 1.17
無尋三摩地 8,000m 扔掉冰斧,但仍有「我」的氧氣瓶 1.44-1.47
無種子三摩地 死亡區 連「登山者」概念都消失 1.51
• 1.47的「澄明」:
在8,000米處看到的絕美日出(仍屬相對境界)
• 1.51的「無種子」:
發現自己從來都是太陽本身(絕對境界)
----------------------------
🔮 下集預告|1.48
「心清了,智慧會像泉水湧出,
下次聊這智慧怎麼帶來真相!」
📌 訂閱頻道,一起探索內在的光芒。
💬 互動題:你有過那種靜下來、突然覺得心特別澄明的經驗嗎?留言跟我分享吧!
OM OM OM 🙏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你還在『努力冥想』嗎?帕坦伽利說:真正的三摩地,連『你』都是幻覺!-重返《瑜伽經》1.46 深度解密
1.46
「如果連『我正在冥想』的念頭都是一種障礙,那真正的三摩地是什麼狀態?」
上集我們衝進1.45的「什麼都沒了」——從呼吸到無,連「細微」這想法都丟掉(1.45)。
🔥 關鍵步驟:
▸ 1.44 → 用腦子看細微,再融入它
▸ 1.45 → 連融入的感覺都放手,什麼都不剩
今天,1.46要帶我們到終極站:無種子三摩地,心的「零點模式」!
梵文:
tā eva sabījaḥ samādhiḥ
白話翻譯:
「前面說的那些三摩地(有尋、無尋、有微觀、無微觀),都還是有『種子』的,
意思是心裡還有個東西在抓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拆解|從有種子到無種子
🍵 1.45回顧:喝湯的最後一步
▸ 你放下湯匙(有微觀)、融入湯的味道(無微觀),
▸ 最後連「湯」「我」都沒了,只剩一片平靜——但這平靜還是個「東西」。
🌱 1.46進階:連平靜都不抓
▸ 有種子(Sabīja) → 前面1.44、1.45的專注,心裡還有個目標(比如呼吸、平靜)。
▸ 無種子(Nirbīja) → 連「我要平靜」這念頭都扔了,心像關機一樣,完全沒東西跑出來。
▸ 比如:
- 1.45是洗碗時忘了碗,只剩流動的輕鬆;
- 1.46是連「輕鬆」這感覺都不在意,像空房間沒人住。
💡 簡單心法:
「1.45讓你丟掉湯碗,
1.46連『丟』這動作都不要,
心直接安靜到沒聲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實戰練習|試著什麼都不抓
🚶♂️ 兩招對比|1.45 vs 1.46
怎麼比 1.45 什麼都沒了 1.46 無種子
心裡有啥 平靜、輕鬆的感覺 連感覺都沒了
我在幹嘛 「我很靜」 「誰在靜?」沒答案
像什麼 洗碗後一片輕鬆 連輕鬆都關燈了
🍵 生活小技巧|吃飯時試試
▸ 1.45:吃飯時忘了筷子、碗,只剩味道的舒服
▸ 1.46:連「舒服」都不想,心像吃完飯後的空桌子
→ 1.45是「融入當下」,1.46是「連當下都不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集|1.47預告
「無種子三摩地開啟後,
心會變得像鑽石一樣亮——
下次聊怎麼用這亮光照生活!」
▸ 訂閱追蹤,下次一起點亮內在!
▸ 💬 小問題: 你有沒有發呆時,忽然什麼都不想,超安靜?
「你是否有過『忘記自己在冥想』的體驗?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
🔔 訂閱提醒
如果你想探索「無種子三摩地」(Nirbīja Samādhi),別忘了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普通劈腿太無聊,我加點料🔥"How Many Can YOU Do? #SplitsPushupChallenge"
一開始只是想拉個筋,後來就變這樣了。 在長椅上做縱劈腿,順手來個單手伏地挺身,一次、兩次、十幾次——其實,真的不費力。 這不是炫技,這是「瑜珈 X 體能」的生活日常。 (其實也有一點炫技 😎) 💥 #瑜珈融合 #SplitsPushUp #瑜珈健身 #一點也不費力 #Hanumanasana變奏曲 「💡 如果喜歡本影片 請 訂閱頻道(🔔 開啟小鈴鐺)將愛分享給您的家人及朋友們.!」
不分年齡老幼,最佳健康養生即是修復型瑜伽練習。加入我們, 健康自己作主!! 2025/6冬季" 線上課程 "熱烈招生中 —
https://youtube.com/shorts/Sr_ke46QK_E 🕉️ 這不是普通瑜伽課,而是為「您」設計的修復身心健康處方- https://newlifeyoga.blogspot.com/2025/11/20256.html 🌸 Namaste 親愛的...
-
你的認知真的可靠嗎?還是早已被錯誤的經驗、偏見和他人的話語蒙蔽? 帕坦伽利揭示三種認知方式,幫助你打破迷霧,看清真相,讓你重新審視如何獲得真正的智慧! 《重返瑜伽經》精解:第一章第七節 梵文原文: प्रत्यक्षानुमानागमाः प्रमाणानि 拉丁轉寫:...
-
帕坦伽利在《瑜伽經》1-1 開篇即宣告:「現在,瑜伽的教導開始。」——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遠的意義。 為何是「現在」?為何瑜伽需要被「正式啟動」?這不僅是一場身體的鍛鍊,更是一場心靈的覺醒。 讓我們回到瑜伽哲學的源頭,探索修行的真正開始! 前言 多年來, Dada 深感...
-
帕坦伽利在《瑜伽經》1-2 中,以簡潔有力的一句話揭示了瑜伽的真正意義—— 瑜伽即是止息心智的波動 。 但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從混亂、焦慮的思緒中解脫,進入真正的內在寧靜? 這一節,帶你回歸瑜伽的本質,探索「心智寂靜」的奧秘! 《 重返瑜伽經》精解 第一章 第二節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