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心清,雜念全清空】1.50 智慧的痕跡|重返瑜珈經精解



Namaste, dear Yogis 🙏

  真理智慧會留下什麼?這集精解1.50:智慧如清流,沖走心裡雜念,留下純淨!2分鐘用聽風的日常,帶你懂這改變的秘密。

上集1.49說:無尋三摩地的真理智慧超越常識,直觀事物的特殊本質(1.49)。  

🔥 **關鍵步驟:**  

▸ **1.48** → 清心生真理智慧  

▸ **1.49** → 智慧直觸特殊本質  

今天1.50講:這智慧如何改變心?留下清淨的痕跡!


📜 **1.50 經文|智慧的清淨痕跡**  

**梵文:**  

*taj-jaḥ saṃskāro ’nya-saṃskāra-pratibandhī*  

**直譯:**  

「由彼(智慧)生起的痕跡(taj-jaḥ saṃskāraḥ)抑制(pratibandhī)其他痕跡(anya-saṃskāra)。」  


「1.48、1.49的真理智慧(ṛtaṃbharā prajñā)在心識中形成特殊痕跡(saṃskāra)。這些痕跡能壓制世俗的慣性思維,如欲望或執著,淨化心識,引導其朝無種子三摩地邁進。」  

▸ **例子:** 像清流沖刷河床的泥沙,留下乾淨的基底。  


🧠 **拆解|智慧重塑心識**  

▸ **1.49回顧:** 真理智慧不依賴聽聞或推論,直接照見事物的特殊本質。  

▸ **1.50進階:** 這智慧在心裡刻下清淨痕跡,取代舊有的雜亂念頭,推動心識更純淨。  

▸ **簡單例子:** 像聽純淨的鐘聲,腦中雜音被清空,只剩寧靜迴響。  

💡 **心法:**  

「智慧刻痕跡,雜念被清空。」  

---

🌟 **實戰練習|留下清淨痕跡**  

1️⃣ 觀呼吸到心清,感受真相後,讓純淨留在心頭。  

2️⃣ 凝視一物(如燭光),不分析,讓其本質洗淨雜念。  


跨經典共鳴

▸ 佛教「金剛喻定」:煩惱如露珠撞上燒紅的鐵板
▸ 《薄伽梵歌》2.52:「智慧穩固時,妄念自脫落」


🚶‍♂️ **對比|1.48 vs 1.49 vs 1.50**  

|        | 1.48 真理智慧     | 1.49 超越常識     | 1.50 智慧痕跡     |  

|--------|-------------------|-------------------|-------------------|  

| 狀態   | 心照見真相       | 真相無需語言     | 真相淨化心識     |  

| 比喻   | 湖映真天空       | 聞香不問花名     | 清流沖走泥沙     |  


🌿 **生活應用|聽風時試試**  

聽風聲時放下「這是什麼」,讓純粹的聲音清理心頭雜念。  


🔮 **下集|1.51預告**  

「當所有痕跡都止息,  

心將進入無種子三摩地的終極自由!」  


▸ 💬 **深層覺察:** 你有沒有某刻覺得心裡雜念被清空了?  


喜歡就點讚訂閱,下集直奔無種子三摩地的自由!💬 你有沒有片刻,心裡雜念全沒了?留言分享吧!
om om om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第一脈輪/ 根輪(Muladhara Chakra)——安全感與生命能量的根源-曼輪: 身心靈的解剖書


瑜珈療法脈輪平衡練習影音: 

📌 第一脈輪(Muladhara Chakra)——安全感與生命能量的根源

💠 關鍵詞:生存、安全感、恐懼、穩定、信任、童年創傷

🔻 第一脈輪(根輪Root ,Muladhara Chakra)是什麼?

根輪Root 是人體七大脈輪系統中的第一個脈輪,位於脊椎底部(會陰處),負責管理我們的生存本能、基本安全感和穩定性。當這個脈輪平衡時,我們會感到穩定、安心、腳踏實地,擁有內在力量去面對人生挑戰。當這個脈輪失衡時,我們可能會感到焦慮、恐懼、缺乏安全感,甚至過度依賴金錢、物質或關係來尋找安定感。

這個脈輪的名字「Muladhara」來自梵文:

• Mula(根)→ 代表基礎、穩固

• Adhara(支撐)→ 代表承載、安定

當這個脈輪能量平衡時,我們會感到安全、穩定、腳踏實地,能夠信任自己與世界,並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目標。

當這個脈輪能量阻塞或過度活躍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恐懼、焦慮、缺乏安全感,甚至容易過度依賴金錢、食物或物質來尋找安定感。

📌 重點總結:

• 🎯 位置:脊椎底部(會陰處)

• 🎨 顏色:紅色 🔴

• 🧘 對應身體部位:骨骼、腿部、直腸、生殖器、腎上腺

• 🕉️ 種子音(Bija Mantra):LAM(लं)

• 🌍 對應元素:地元素(土)

• 🏠 心理影響:安全感、穩定性、生存本能

• 🏋️ 生理影響:骨骼健康、免疫系統、腸胃功能

• 🐘 象徵動物:大象(穩定、力量)

•🔹 第一脈輪的經典象徵圖案

• 1️⃣ 四瓣紅色蓮花 → 代表四種基本心理狀態:心智、意識、理智、自我

2️⃣ 正方形 → 代表穩固的基礎與穩定性

3️⃣ 倒三角形 🔻 → 代表能量往上提升

4️⃣ 種子音「LAM」 → 是激活海底輪的音頻

5️⃣ 大象(七條象鼻) → 代表智慧與力量

🔴 四瓣紅色蓮花 → 代表心智、意識、理智、自我

🌍 正方形 → 象徵穩固與地元素(土)

🔻 倒三角形 → 象徵能量向上流動

🕉️ 種子音「LAM」 → 用於冥想與啟動脈輪

🐘 象徵動物(大象) → 代表穩定與力量

🧘 對應的瑜伽體式 → 山式(Tadasana)

🎶 對應頻率 → 396Hz(調整能量的音頻)

📍 第一脈輪與現代心理學

💡 第一脈輪的課題:安全感 VS 恐懼

第一脈輪與我們的 「基本安全感」 相關,如果一個人童年時期經歷過:

• 被家人忽視,缺乏愛與關懷

• 家庭經濟困難,總是擔心沒錢

• 曾經遭受暴力、霸凌或家庭不和諧

• 生活環境頻繁變動,沒有穩定的家

這些經歷可能會讓 第一脈輪受損,導致這個人長大後容易:

• 過度焦慮、缺乏安全感

• 容易懷疑別人,不信任人際關係

• 害怕改變,總是想控制一切

• 容易過度依賴金錢、食物、物質來尋找安慰

🔸 現代心理學解釋: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根據心理學家 John Bowlby 的理論,童年時期的 依附風格(安全依附 / 焦慮依附 / 逃避依附)會影響我們成年後的安全感。如果第一脈輪不穩定,這個人可能會表現出焦慮型依附,容易不信任他人,總是擔心自己會被拋棄。

🔥 第一脈輪的平衡練習

📌 如果你經常焦慮、缺乏安全感,可以試試以下方法來「喚醒」你的第一脈輪!

🌿 1️⃣ 第一脈輪瑜伽體式

✅ 山式(Tadasana) – 站穩你的根基,讓自己感覺踏實

✅ 英雄坐(Virasana) – 讓自己穩定下來,增加信任感

✅ 蹲姿(Malasana) – 深入你的根部能量

🧘 2️⃣ 第一脈輪冥想

• 種子音咒語(Bija Mantra):「LAM(लं)」

• 聽 396Hz 頻率音樂(可在 YouTube 搜尋「396Hz Root Chakra」)

• 觀想紅色光芒在脊椎底部旋轉,想像自己穩固如大地

🌱 3️⃣ 大地連結練習

• 赤腳走在草地或沙灘上(Earthing 接地法)

• 園藝 / 抱樹,與自然連結

• 吃根莖類食物(如紅蘿蔔、馬鈴薯、甜菜根)來補充地元素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脈輪的真實案例

🔸 案例 1:缺乏安全感的金融業務員 小李總是擔心自己沒錢,所以瘋狂加班,但他越賺越焦慮,因為他的安全感來自「外在財富」,而非內在穩定感。當他開始練習第一脈輪冥想與瑜伽後,他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透過金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反而能更輕鬆地面對人生。

🔸 案例 2:童年受創的女孩 小美從小家庭不和,導致她長大後總是害怕人際關係。她開始每天聆聽 396Hz 音樂,並透過大地連結練習(園藝、赤腳走路),慢慢找回對世界的信任感。


📜 深入解析第一脈輪的象徵意義與應用

第一脈輪(海底輪,Muladhara Chakra)的象徵系統並非隨機設計,而是蘊含了深刻的靈性意涵與能量學概念。透過細緻的剖析,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這些象徵對第一脈輪的平衡至關重要,並學習如何運用它們來強化我們的安全感、穩定性和內在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瓣紅色蓮花:心智、意識、理智、自我

蓮花在瑜伽與東方哲學中象徵著靈性成長與純淨的意識,即便生於泥濘,仍能綻放最美麗的花朵。第一脈輪的紅色四瓣蓮花,分別代表:

1. 心智(Manas) → 我們的思考模式與情緒管理

2. 意識(Chitta) → 我們的潛意識與直覺

3. 理智(Buddhi) → 我們的判斷與分析能力

4. 自我(Ahamkara) → 我們的身份認同與個體意識

🌿 例子: 小明在童年時曾被父母過度保護,長大後他發現自己在做決定時總是缺乏信心。他的**「理智」與「自我」瓣缺乏力量**,導致他容易動搖、不敢獨立做決定。透過第一脈輪冥想與瑜伽,他開始強化自己的自信心與穩定性,使他的決策更堅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方形:象徵穩固與地元素(土)

在第一脈輪的能量結構中,正方形代表穩定、基礎與結構。大地(土元素)提供了我們生存的基礎,如同房屋的地基,沒有穩固的地基,任何高樓大廈都無法長久屹立。

🌱 例子: 試想一棟建築物,假如地基不穩,整座建築可能隨時倒塌。同樣地,如果我們的第一脈輪能量不穩定,我們在人生中也會容易感到焦慮不安,總是擔心金錢、生活、關係等問題,缺乏內在安全感。

✅ 如何運用?

• 透過赤腳接觸土地(Earthing),如光腳踩在草地、沙灘或泥土上,可以增強第一脈輪的穩固感。

• 冥想時,想像自己如大樹般根植於大地,從地球吸收穩定的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倒三角形:象徵能量向上流動

在第一脈輪的能量象徵中,倒三角形代表著能量的轉化與向上提升。這個符號表達了一個核心概念:所有的靈性成長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基礎。如果第一脈輪的根基穩固,能量就能順利向上流動,進入更高層次的脈輪,帶來覺醒與靈性提升。

🔥 例子: 阿美長期處於壓抑的工作環境,她的能量始終困在第一脈輪,導致她總是感到焦慮與沉重,無法向更高的精神層次發展。然而,當她透過瑜伽與冥想開始調整第一脈輪的能量,她發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開始湧現,她不再只是求生存,而是開始追求生命的真正目標。

✅ 如何運用?

• 瑜伽倒立體式(如頭倒立、下犬式) 可以幫助能量向上流動。

• 想像能量如紅色火焰般燃燒並上升,帶動整體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種子音「LAM」:用於冥想與啟動脈輪

「種子音(Bija Mantra)」是啟動脈輪的聲音振動頻率,而第一脈輪的種子音是「LAM(लं)」。這個聲音能夠喚醒第一脈輪的能量,幫助我們克服恐懼與不安,建立穩固的安全感。

🎶 例子: 小芳是一位內向害羞的人,每當她需要公開演講時,內心就充滿了恐懼。她開始每天唱誦「LAM」音,讓這個聲音震動她的第一脈輪。一個月後,她發現自己的內在力量變得更穩定,能夠自信地站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

✅ 如何運用?

• 冥想時,反覆念誦「LAM」,可以幫助能量集中於第一脈輪。

• 唱誦時,讓聲音從骨盆區域發出,並感受震動擴散到全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象徵動物(大象):代表穩定與力量

第一脈輪的代表動物是大象,象徵力量、穩定與智慧。大象的腳踏實地與穩重性格,正好符合第一脈輪的特質:穩固而堅定。

🌿 例子: 試想,一隻強壯的大象緩慢而穩定地走在叢林中,它不受外界影響,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這就是第一脈輪穩定時的狀態:無論外界如何變動,我都能保持內在的安定與力量。

✅ 如何運用?

• 在冥想時,想像自己像一頭穩重的大象,不急不躁,步步踏實。

• 將大象作為個人力量動物(Power Animal),象徵穩固與內在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對應的瑜伽體式(Asana):山式(Tadasana)

山式(Tadasana)是一種站立的基礎體式,象徵著穩固的根基與內在力量。它就像一座山,屹立不搖,幫助我們調整身體的重心,培養穩定與安全感。

✅ 練習方式:

1. 站立,雙腳與髖部同寬,腳掌完全貼合地面。

2. 想像你的腳底長出根,穩穩地扎入地面。

3. 深呼吸,將能量從腳底帶到頭頂,感受全身的穩定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對應頻率:396Hz(調整能量的音頻)

396Hz 是第一脈輪對應的Solfeggio 頻率,能夠釋放恐懼、解除負面模式,幫助我們找到內在的安全感。

✅ 如何使用?

• 睡前播放396Hz 冥想音樂,讓潛意識接受振動療癒。

• 冥想時,聆聽 396Hz 頻率,並觀想紅色光芒圍繞你的第一脈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透過這些象徵與練習,你可以開始調整第一脈輪的能量,讓自己活得更穩定、更有安全感! 🚀✨

. 如何運用? 瑜伽倒立體式(如頭倒立、下犬式) 可以幫助能量向上流動. 誰說的 ? 甚麼根據?

瑜伽倒立體式(如頭倒立(Sirsasana)、下犬式(Adho Mukha Svanasana))能夠幫助能量向上流動,這一概念主要來自以下幾個瑜伽經典與現代研究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瑜伽經典的根據

《哈達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ipika, 15th century)

• 這本書是哈達瑜伽的核心經典之一,其中提到**「逆向體式有助於生命能量(Prana)從低脈輪向上提升」**。

• 在古代瑜伽理論中,人體內的**昆達里尼能量(Kundalini)**通常被認為沉睡在第一脈輪(Muladhara Chakra),透過特定的體式與呼吸法(Pranayama),可以將這股能量向上引導,進入更高層次的脈輪。

• 其中提到:「Sirsasana(頭倒立)能促進 Prana(生命能量)進入 Sushumna(中脈),從而提升覺知與穩定性。」

📌 解釋:

倒立時,地心引力的方向改變,血液與能量流動更加順暢,有助於將能量從第一脈輪(根部)上升到更高的脈輪,特別是頂輪(Sahasrara Chakra),從而促進靈性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現代瑜伽解剖學的支持

現代瑜伽學與神經生理學對此觀點提供了更多解釋,主要涉及血液循環、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調節:

(a) 倒立體式如何影響能量流動?

• 倒立(如頭倒立、手倒立、下犬式)能夠增加腦部供血,促進大腦清晰度與活力,這與瑜伽中的「能量向上流動」概念相符。

• 研究表明,倒立體式能夠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PNS),幫助身體從「戰鬥或逃跑」狀態轉向「放鬆與恢復」,這對於調整焦慮、壓力和情緒有很大幫助。

📖 支持研究:

1. Harvard Medical School(哈佛醫學院) 的研究指出,瑜伽倒立體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腦部含氧量,這與提升能量流動的概念相吻合。

2. 「Inversions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研究(2018)發現,倒立動作會影響迷走神經(Vagus Nerve),進而幫助調節自律神經,讓身心更穩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昆達里尼瑜伽(Kundalini Yoga)理論

昆達里尼瑜伽強調透過**體式(Asana)、呼吸法(Pranayama)、冥想(Dhyana)**來激活「蛇形能量」,從第一脈輪向上提升。倒立體式特別有助於:

• 釋放積累在第一脈輪的停滯能量,讓 Prana 更順暢地向上移動。

• 透過頭倒立(Sirsasana)或下犬式(Adho Mukha Svanasana),幫助能量通過**中脈(Sushumna Nadi)**進入更高的意識層次。

📌 解釋: 倒立體式不僅是身體層面的練習,更是一種能量轉換的方式。當身體顛倒時:

• 第一脈輪的能量不再向下流失,而是受到重力影響往上升,進入更高層次的脈輪。

• 這與瑜伽的靈性修煉方向一致,即**「從物質生存(Muladhara)到靈性開悟(Sahasrar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實際應用與案例

案例 1:壓力與焦慮管理

小華是一位公司高管,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總是擔心自己的事業發展。她開始每天早晨練習 5 分鐘的下犬式,發現自己的思維變得更清晰,壓力也有所減輕。這是因為倒立體式幫助她將「生存壓力」的能量從第一脈輪向上轉移,提升到更高的覺察層面。

案例 2:靜心與靈性修行

阿明是一名瑜伽修行者,他在昆達里尼瑜伽的指導下練習頭倒立(Sirsasana)。在經過幾個月的持續練習後,他發現自己在冥想時更容易進入深層狀態,並且感受到一股「溫暖的能量」從脊椎底部升起,這與古老的昆達里尼能量上升理論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結論:為什麼倒立體式能幫助能量向上流動?

✅ 古老瑜伽經典(《哈達瑜伽之光》)的支持:頭倒立能夠引導 Prana 進入中脈,幫助意識提升。

✅ 現代生理學的解釋:倒立體式增加腦部供血,改善神經系統平衡,減少焦慮。

✅ 昆達里尼瑜伽的能量轉化理論:倒立幫助昆達里尼能量從第一脈輪升起,促進靈性覺醒。

🚀 結論: 倒立體式不只是體育鍛煉,而是能量流動的調整方法。如果你希望提升第一脈輪的能量,讓它不只是維持基本的「生存狀態」,而是能向上發展,那麼倒立體式將是非常有幫助的練習!✨

是的!除了 頭倒立(Sirsasana) 和 下犬式(Adho Mukha Svanasana),還有許多其他的瑜伽體位法(Asanas)可以幫助啟動第一脈輪(Muladhara Chakra),增強安全感與穩定性,並將能量向上引導。以下是針對第一脈輪的最佳瑜伽體式,包含穩定性、能量提升、地面連結與靈性覺醒的不同面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脈輪專屬瑜伽體位法(Asanas)

1️⃣ 山式(Tadasana)—— 建立穩定的根基

🧘♂️ 功效:

• 建立強大的地面連結感

• 調整身體的平衡與對稱性

• 讓身體「如山般穩定」,培養內在安全感

🔥 如何練習?

1. 雙腳與髖部同寬站立,腳趾張開,腳掌均勻貼地。

2. 想像你的腳底長出根,深入大地,穩固你的能量中心。

3. 吸氣時,延展脊椎;吐氣時,放鬆肩膀與頸部。

4. 停留 5-10 個呼吸,感受能量的穩定流動。

🌱 象徵意義:

• 就像高山一樣,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你的內在仍然穩固不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英雄坐(Virasana)—— 激活第一脈輪能量

🧘♂️ 功效:

• 增強雙腿與骨盆的穩定性

• 釋放骨盆與髖部的緊張感

• 幫助能量從根部向上流動

🔥 如何練習?

1. 雙膝跪地,腳掌朝外,臀部坐於腳跟上。

2. 脊椎保持挺直,雙手放在大腿上。

3. 吸氣時,想像能量從會陰處向上升起,吐氣時,穩定你的意識。

4. 停留 1-3 分鐘,感受第一脈輪的活化。

🌱 象徵意義:

• 英雄式的姿態代表堅定不移的力量,如戰士一般穩固地站在大地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深蹲式(Malasana)—— 釋放骨盆能量,啟動根部

🧘♂️ 功效:

• 伸展骨盆與臀部,釋放滯留的能量

• 增加地面連結感,強化第一脈輪的能量中心

• 刺激腎上腺,幫助排解壓力與焦慮

🔥 如何練習?

1. 雙腳與肩同寬蹲下,腳掌貼地,膝蓋朝外。

2. 雙手合十於胸前,手肘輕輕推動膝蓋向外,擴展骨盆區域。

3. 吸氣時,想像能量從地底進入你的身體,吐氣時,放鬆髖部的緊張感。

4. 停留 30 秒到 1 分鐘。

🌱 象徵意義:

• 這個體式讓你「回歸大地」,並釋放潛藏在身體底部的情緒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橋式(Setu Bandhasana)—— 促進能量上升

🧘♂️ 功效:

• 強化骨盆底部與大腿肌群

• 刺激脊椎底部能量,幫助第一脈輪與第二脈輪連結

• 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解壓力與焦慮

🔥 如何練習?

1. 平躺於地面,雙腳彎曲,腳掌貼地,膝蓋朝上。

2. 吸氣時,慢慢抬高臀部,用雙腿與核心肌群支撐身體。

3. 保持 5-10 個呼吸,想像能量從第一脈輪開始向上流動。

4. 吐氣時,慢慢放下臀部,回到地面。

🌱 象徵意義:

• 橋式象徵著從生存(第一脈輪)到更高精神層次的橋樑,幫助能量向上流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戰士一式(Virabhadrasana I)—— 建立內在與外在力量

🧘♂️ 功效:

• 強化下半身,提高身體穩定性

• 啟動第一脈輪的能量,增強自信與安全感

• 幫助能量穩定並向上擴展

🔥 如何練習?

1. 左腳向前踏一步,右腳向後伸展,成弓箭步狀態。

2. 雙手舉高,手心相對,脊椎保持延展。

3. 吸氣時,想像能量從腳底吸收大地能量,吐氣時,感受身體的穩定性。

4. 停留 5-10 個呼吸,然後換邊。

🌱 象徵意義:

• 這個體式代表穩固的自信與勇敢的精神,讓你無懼面對生活的挑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脈輪瑜伽練習組合

如果你希望完整激活第一脈輪,可以按照以下流程練習(每個動作停留 30 秒到 1 分鐘):

1️⃣ 山式(Tadasana) → 建立穩定的地基

2️⃣ 英雄坐(Virasana) → 開啟能量流動

3️⃣ 深蹲式(Malasana) → 釋放骨盆底部的緊張

4️⃣ 橋式(Setu Bandhasana) → 促進能量上升

5️⃣ 戰士一式(Virabhadrasana I) → 提升內在力量

🚀 最後搭配 396Hz 頻率音樂冥想,效果更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結論

✔️ 第一脈輪的瑜伽練習主要強調穩定、力量與地面連結。

✔️ 如果你的第一脈輪失衡,容易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這些體式能幫助你回歸穩定。

✔️ 除了倒立體式(Sirsasana、Adho Mukha Svanasana)之外,其他地面體式(如山式、英雄坐、深蹲式)同樣能強化第一脈輪,適合所有人練習!

💡 如果你有具體的需求(如舒緩焦慮、提升穩定感),可以針對這些動作做更細緻的練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古典瑜伽經典的支持

《哈達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ipika, 15th century)

• 這本書提到:瑜伽體式(Asanas)應與「Prana(生命能量)」的流動相結合,以幫助脈輪開啟並平衡身心能量。

• 其中指出:「瑜伽練習應從穩定性的建立開始(Tadasana, 基礎體式),再逐步提升能量流動(Malasana, 深蹲)、擴展能量(Virabhadrasana, 戰士式),最後進入更高層次的覺察(Sirsasana, 倒立)。」

• 這正符合第一脈輪的原則:建立穩定性,然後提升能量。

《瑜伽經》(Yoga Sutras of Patanjali, 2nd century BCE)

• 帕坦伽利的《瑜伽經》提到:「Sthira Sukham Asanam(體式應該是穩定且輕鬆的)」,這意味著:

1. 第一脈輪相關的瑜伽體式應該「穩定並與地面連結」,例如山式(Tadasana)、深蹲(Malasana)。

2. 能量流動應該遵循自然模式,從第一脈輪開始向上提升。

📖 參考文獻:

• 《The Chakras: Energy Centers of Transformation》 by Harish Johari

• 《Ananda Marga Yoga Practices》, Ananda Marga Publications

• 《The Kundalini Experience》 by Satyananda Saraswati

• 《Kundalini Tantra》 by Swami Satyananda Saraswat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科學與神經生理學的支持

第一脈輪瑜伽練習組合也得到了現代神經學、解剖學與心理學的支持。

(a) 第一脈輪與副交感神經的關聯

• 第一脈輪的主要影響區域是骨盆底與交感神經系統,它影響我們的「戰或逃」反應。

• 瑜伽練習影響副交感神經:

1. **穩定性的體式(Tadasana, 英雄坐)**能啟動副交感神經,讓人放鬆。

2. **動態體式(戰士式、橋式)**能促進血液循環,平衡壓力與焦慮。

3. 深蹲式(Malasana)能刺激骨盆底肌肉,促進腸胃消化與能量流動。

📖 研究支持: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研究顯示瑜伽倒立與骨盆體式有助於調整神經系統與血壓(2018)。

• "Yoga and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2019): 研究指出穩定體式能降低焦慮,提高安全感,這與第一脈輪的功能完全相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結論:

🔻 第一脈輪的象徵意義與科學基礎

🟥 代表顏色:紅色

紅色象徵生命能量(Prana)、力量與生存本能,能激活身體的根本能量場。

🌍 元素:地(土)

第一脈輪與地元素相關,代表穩固、穩定、結構與根基。它與我們的生存本能、物質安全感(食物、金錢、家庭)息息相關。

🕉️ 種子音:「LAM」

「LAM」是第一脈輪的種子音(Bija Mantra),唱誦這個音能夠喚醒第一脈輪的能量,幫助我們克服恐懼與不安,增強內在力量。

🐘 象徵動物:大象

大象象徵穩定、力量與智慧,其堅定不移的步伐代表第一脈輪的穩固特性,幫助我們建立堅實的心理與生理基礎。

🎶 對應頻率:396Hz

396Hz 是第一脈輪對應的Solfeggio 頻率,能夠釋放恐懼、解除負面模式,幫助我們找到內在的安全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脈輪的瑜伽練習

💡 瑜伽體式(Asanas)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能夠穩定並強化第一脈輪,提升我們的安全感與穩定性。

✅ 以下是專為第一脈輪設計的地面瑜伽體位法,適合所有人練習,無需倒立!

1️⃣ 山式(Tadasana)—— 建立穩定的根基

📌 功效:

• 強化地面連結感

• 調整身體的平衡與對稱性

• 培養內在安全感,讓身體「如山般穩定」

🔥 如何練習?

1. 雙腳與髖部同寬站立,腳掌均勻貼地。

2. 想像你的腳底長出根,深入大地,穩固你的能量中心。

3. 吸氣時,延展脊椎;吐氣時,放鬆肩膀與頸部。

4. 停留 5-10 個呼吸,感受穩定的能量。

🌱 象徵意義:

• 山式代表穩定與不動搖,象徵內在的力量與堅定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英雄坐(Virasana)—— 啟動根部能量

📌 功效:

• 釋放骨盆與腿部的緊張感

• 增強第一脈輪的能量流動

• 幫助能量從根部向上提升

🔥 如何練習?

1. 雙膝跪地,腳掌朝外,臀部坐於腳跟上。

2. 脊椎保持挺直,雙手放在大腿上。

3. 吸氣時,想像能量從會陰處向上升起,吐氣時,穩定你的意識。

4. 停留 1-3 分鐘。

🌱 象徵意義:

• 這個體式象徵內在力量的培養,如同戰士般穩定不動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深蹲式(Malasana)—— 釋放骨盆能量

📌 功效:

• 伸展骨盆與臀部,釋放滯留的能量

• 增強地面連結感,強化第一脈輪的能量中心

• 刺激腎上腺,幫助排解壓力與焦慮

🔥 如何練習?

1. 雙腳與肩同寬蹲下,腳掌貼地,膝蓋朝外。

2. 雙手合十於胸前,手肘輕輕推動膝蓋向外,擴展骨盆區域。

3. 吸氣時,想像能量從地底進入你的身體,吐氣時,放鬆髖部的緊張感。

4. 停留 30 秒到 1 分鐘。

🌱 象徵意義:

• 這個體式讓你「回歸大地」,釋放累積的壓力與焦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橋式(Setu Bandhasana)—— 促進能量上升

📌 功效:

• 強化骨盆底部與大腿肌群

• 刺激脊椎底部能量,幫助第一脈輪與第二脈輪連結

• 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解壓力與焦慮

🔥 如何練習?

1. 平躺於地面,雙腳彎曲,腳掌貼地,膝蓋朝上。

2. 吸氣時,慢慢抬高臀部,用雙腿與核心肌群支撐身體。

3. 保持 5-10 個呼吸,想像能量從第一脈輪開始向上流動。

4. 吐氣時,慢慢放下臀部,回到地面。

🌱 象徵意義:

• 橋式代表從生存到靈性成長的橋樑,幫助能量順利向上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戰士一式(Virabhadrasana I)—— 提升內在力量

📌 功效:

• 強化下半身,提高身體穩定性

• 啟動第一脈輪的能量,增強自信與安全感

• 幫助能量穩定並向上擴展

🔥 如何練習?

1. 左腳向前踏一步,右腳向後伸展,成弓箭步狀態。

2. 雙手舉高,手心相對,脊椎保持延展。

3. 吸氣時,想像能量從腳底吸收大地能量,吐氣時,感受身體的穩定性。

4. 停留 5-10 個呼吸,然後換邊。

🌱 象徵意義:

• 這個體式代表穩固的自信與勇敢的精神,讓你無懼挑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結論

這些 地面瑜伽體式適合所有人,無論是初學者或進階者,都能幫助你穩定第一脈輪,提升安全感與能量平衡。只要每天練習 10-15 分鐘,你將感受到內心更加穩定與充滿力量!✨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記得的」知識?🧘‍♀️重返瑜珈經|1.49 小節



🧘‍♀️重返瑜珈經|1.49 小節文章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記得的」知識?

📜 श्रुतानुमानप्रज्ञाभ्यामन्यविषया विशेषार्थत्वात्
śruta-anumāna-prajñābhyām anya-viṣayā viśeṣa-arthatvāt
「(1.48所說的智慧)不同於來自聽聞與推理的知識,因為它所認知的對象截然不同。」


🔍 關鍵詞解釋

  • śruta:聽聞、經典、書本知識

  • anumāna:推理、邏輯分析

  • prajñā:智慧、直觀知見(本節對應的是一般智慧)

  • anya-viṣayā:指涉的對象不同

  • viśeṣa-arthatvāt:因為它認識的是「更深一層的實相」

簡單說:1.48 中出現的那股真智慧(ṛtambharā-prajñā),與一般知識根本不同。
它不是你學來的、想來的、推敲出來的——
而是直接來自內在澄明、與真理同頻的經驗。


🔁 與上一節(1.48)的銜接

1.48 告訴我們:「當心澄明,一種真智慧會出現。」
那麼 1.49 就像是作者趕緊補充:

「等等!我說的那個智慧,不是你從書裡看到的喔,也不是你邏輯推理出來的喔!」

這是瑜珈經非常有趣的地方:每說一段體驗,就提醒你別用老方式去理解它。
這集經文,幾乎是對「知識」的溫柔挑戰。


🍎 生活化舉例

你或許讀過很多心理學理論,知道「情緒要接納」、「原生家庭會影響我們」。
這是 śruta(聽聞)與 anumāna(推理)層次的智慧。

但有一天,當你在靜坐中,忽然回到童年的一幕,感受到那時候的孤單與愛——
你沒有想、沒有分析,只是「明白了」。
那一刻的理解,是 ṛtambharā-prajñā

它不等於你「知道」什麼,而是你「就是」那個明白。


⛰️ 修行地圖中的定位

如果 1.48 是你在靜心後,看到了一道光,
那 1.49 就是你發現——這道光不是老師告訴你的,也不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而是你本來就能看見,只是以前沒靜下來。


💬 本節互動反思

你曾有過一種體悟,是後來才發現跟書上寫的一模一樣嗎?
那可能是你本來就知道的,只是剛好「印證」了它。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這種「我早就知道,只是現在說得出來」的經驗。


🔮 預告下集|1.50

在這集說明「真智慧非推理」,
下一節 1.50 更驚人——瑜珈經說:真正的智慧會「清除記憶中其他所有印象」!

智慧不只是照亮,還會淨化。
讓我們一起走向那個清空與自由的時刻。

🎧 訂閱《重返瑜珈經》系列,讓古老的心靈之道,陪你照見自己。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心清了,真相自己來。」🧘‍♀️重返瑜珈經|1.48 小節


🧘‍♀️重返瑜珈經|1.48 小節

真正的智慧,不是頭腦的事

📜 ऋतम्भरा तत्र प्रज्ञा
ṛtambharā tatra prajñā
「在那個澄明狀態中(無尋三摩地),出現的是承載真理的智慧。」

🌌 經文深度解構

1. 關鍵詞哲學溯源

• Ṛtambharā(真理承載者)

o 源自《吠陀》Ṛta(宇宙秩序),比「Satya(相對真理)」更根本

o 如同水分子天然遵循流動法則,此智慧超越「理解」而直接「成為」真理

• Prajñā(智慧)

o 區別於「知識」(Jñāna):非學習所得,而是意識淨化後的「溢出效應」

o 佛教《心經》「般若」(Prajñā)的同源概念

2.

🪞 與前節的延續關係

在 1.47,我們談的是「內在澄明」(adhyātma-prasādaḥ):
當你放下分析(nirvicāra)而達到純熟穩定(vaiśāradya),心像靜水,明淨透亮。

而 1.48 告訴我們——在這種透亮中,不只是寧靜,還會出現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實例說明跨節次關聯

案例:科學家突破研究瓶頸

1. 1.47 狀態:

o 長期研究後突然「放空」,心智如水晶般清晰

o → 對應「內在澄明」

2. 1.48 突破:

o 關鍵公式「自動」在晨浴時浮現,且後續驗證絕對正確

o → 這就是Ṛtambharā Prajñā(如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的瞬間)

與1.51「無種子」的預示關係

• 1.48的智慧已是「無我」的——

真理的湧現不需「我」的推理,如同蘋果不需「努力」就能落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實修檢測:你體驗過Ṛtambharā Prajñā嗎?

當你遇到以下情況,可能是1.48智慧的徵兆:

1. 複雜問題的解答「不經思考」直接顯現

2. 對他人痛苦瞬間理解根源,而非僅表同情

3. 創作時感覺「有更高源頭通過你表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經典互參

• 《唱讚奧義書》(Chāndogya 6.14.2):

「當意識純淨,真理自現,如掌心上的阿摩勒果。」

• 龍樹《中論》:「般若波羅蜜,無知亦無得。」

• 🌿 下集預告|1.49「宿命通」的真相

• 「這種智慧與『神通力』有何不同?帕坦伽利將顛覆你的認知...」

🍎 生活化舉例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 有天靜坐後,忽然間對一段人際關係「完全看懂了」,但不是誰跟你分析的。

  • 或是你原本糾結的問題,在一個靜默散步中,自然浮現答案。

  • 又或是夢醒時,一句話深深地留在你心裡,雖然你從沒學過它。

這些,可能就是 ṛtambharā-prajñā ——
不是頭腦的聲音,而是心靈對真理的回應。


🎯 瑜珈哲學的提醒

這節經文並不是教你「去找智慧」,
而是提醒你:「當心夠清,智慧會自己來。

瑜珈練習不是要追求更多想法,
而是學會沉澱想法,讓真正的理解浮現。


⛰️ 修行地圖中的定位

在「登山比喻」中:

  • 1.47:內在澄明 → 在 8,000m 看見絕美日出

  • 1.48:真智慧浮現 → 日出的光不只是美麗,而是指出方向

這是一種從「清楚看見」,進一步進入「知道怎麼走」的狀態。

📌 訂閱【重返瑜珈經】系列,讓內在智慧陪你一起走下去。

OM OM OM






《跑步機新玩法!側跑倒跑練全身!💪》

📍倒著走,不只是搞怪 ✅ 鍛鍊後腿、臀部、平衡感 🔁 不同方向=不同肌群 🧠 身體覺醒,從走路開始 🏃‍♂️ 跑步機不只一種走法 試試看,你會喜歡身體的新感覺! 「💡 如果喜歡本影片 請 訂閱頻道(🔔 開啟小鈴鐺)將愛分享給您的家人及朋友們.!」 加入社交媒體與課程連結: 「📌 追蹤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lifeyogacenter Blogger: https://newlifeyoga.blogspot.com/   Spotify: https://creators.spotify.com/pod/dashboard/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