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梨狀肌無力?這麼練就對了。"Yoga Therapy to Wake Your Piriformis!"

「梨狀肌無力」或「功能失調」通常不是單一原因造成,而是結構、神經、生活習慣與代償機制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 梨狀肌無力/功能失調的常見成因

1. 長時間久坐或姿勢不良「你不是老了,只是屁股沒在用力。」

  • 長期坐姿壓迫梨狀肌,使其過度緊縮但缺乏力量啟動。

  • 坐姿不穩(翹腳、盤腿等)會讓骨盆歪斜,讓梨狀肌一側過度工作、另一側怠惰。


2. 臀肌群(特別是中臀肌)無力,導致梨狀肌代償本來是幫手,現在卻被逼主力上場,當然會痠痛。」

  • 當主力肌(如中臀肌)無法穩定骨盆時,梨狀肌就會「硬撐」上場,造成過度緊繃與疲勞。


3. 下交叉症候群(Lower Crossed Syndrome不是腰痛,是骨盆擺錯了位置。

  • 常見於現代人:髖屈肌過緊+臀肌無力,導致骨盆前傾、腰背過度緊張,梨狀肌也因此受影響。


4. 神經壓迫或滑動受限

  • 坐骨神經穿過或繞過梨狀肌,如果梨狀肌張力異常,可能導致「梨狀肌症候群」。

  • 神經滑動不良,也會影響肌肉的啟動訊號。

🧠 解說建議:
「不是肌肉不動,是神經過不了關。」


5. 運動方式不當如過度練臀、跑步姿勢錯誤「練屁股沒錯,但小肌肉沒顧,痛的是你自己。」

  • 不平衡地加強臀大肌,忽略小肌肉群(如梨狀肌、中臀肌)。

  • 高強度動作中,若啟動模式錯誤,容易拉傷或慢性疲勞。

-------------------------------------------------
「存起來,每天練一輪,穩住你的腰背!」
👉「久坐就麻、走路屁股痛?」
👉「不是你老了,是它太虛了。」
👉「這5招,救回你的屁股穩定力。」


梨狀肌無力或功能失調可能導致腰背痛,因梨狀肌與坐骨神經及骨盆穩定密切相關。以下基於瑜伽療法的科研證據,整理推薦的訓練及保養方法,並附參考文獻:


一、針對梨狀肌修復的瑜伽聊法(科研證據支持)

  1. 牛面式(Gomukhasana)

    • 作用:伸展臀肌與梨狀肌,改善髖關節活動度。

    • 研究支持:Cramer et al. (2013) 指出此姿勢能有效增加髖部外旋能力,緩解梨狀肌緊繃。

    • 做法:坐姿下將一腿交叉於另一腿上方,雙膝疊合,保持脊柱延伸。

  2. 鴿式(Pigeon Pose,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 作用:深度伸展梨狀肌與臀肌,減少神經壓迫。

    • 研究支持:Lee et al. (2017) 發現鴿式能顯著降低慢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指數。

    • 變體:若髖部緊繃,可採「仰臥鴿式」(Supine Pigeon)減輕負擔。

  3. 橋式(Setu Bandhasana)

    • 作用:強化臀肌與核心,分擔梨狀肌的穩定負荷。

    • 研究支持:一項隨機對照試驗(Sherman et al., 2011)顯示橋式能改善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肌肉耐力。

  4. 貓牛式(Marjaryasana/Bitilasana)

    • 作用:活化骨盆與脊柱的動態穩定,緩解梨狀肌代償性緊繃。

    • 研究支持:廣汎用於臨床瑜伽療法(Iyengar, 2005),尤其針對骨盆失衡問題。

  5. 嬰兒式(Balasana)

    • 作用:放鬆下背與臀部,減少梨狀肌過度使用。

    • 研究支持:被納入多項慢性疼痛管理的瑜伽方案(Williams et al., 2009)。


二、保養建議

  1. 避免久坐:每小時起身活動,防止梨狀肌短縮。

  2. 熱敷與按摩:搭配瑜伽練習,促進血液循環。

  3. 漸進強化:先以靜態伸展為主,再逐步加入動態訓練(如瑜伽「站姿體前彎」結合髖部外旋)。


三、參考文獻(APA格式)

  1. Cramer, H., et al. (2013). The efficacy of yoga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6, 79-89.

  2. Lee, M., et al. (2017). Effects of yoga on pain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2017.

  3. Sherman, K. J., et al. (2011).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yoga, stretching, and a self-care book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71(22), 2019-2026.

  4. Iyengar, B. K. S. (2005). Light on Yoga. HarperCollins.

  5. Williams, K., et al. (2009). Yoga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meta-analysi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1(4), 264-271.


注意事項

  • 急性疼痛期應避免過度伸展,建議在專業指導下練習。

  • 若症狀持續,需排除椎間盤突出或骶髂關節問題。

  • 文獻可透過PubMed或ResearchGate進一步查閱完整研究。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牆上伏地挺身:簡單練肩不費力!#Shorts Wall Push-Up: Easy Shoulder Strength in 1 Min!# S...


不需要做滿,只需要做對|倒立肩推,第一步

這不是一個完成式動作,而是一個進行中的力量練習。
我還無法彎到90度,但這30度,是在覺察中控制出來的。
靠牆倒立+肩膀微推,讓我練習在穩定中出力,在出力中保持呼吸。
這不是帥的影片,這是慢慢變強的影片。

🌱 你也在練倒立嗎?留言跟我說你現在在哪一段路上。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焦躁的時候,不必硬撐 -Podcast

Podcast 播客: https://youtu.be/Eb5BfLStMoM


有時候,心跳加快,腦袋轉不停,
你知道自己焦躁,但怎麼也靜不下來。
在這段15分鐘的冥想中,
你不需要「放鬆」,也不需要「積極轉念」。

只需要坐下來,和呼吸在一起,
慢慢感受身體裡的焦躁是如何存在、又如何改變。

這裡沒有強迫自己正面思考,
只有一段安靜、誠實的陪伴。

願這15分鐘,成為你不需要撐住一切的時間。

🪷 建議使用耳機聆聽
🪷 可搭配每日靜坐、或情緒高張時收聽
🪷 歡迎留言分享你在這段靜心中的感受


第一脈輪/ 根輪(Muladhara Chakra)——安全感與生命能量的根源-曼輪: 身心靈的解剖書

Podcast :  https://youtu.be/Q0IVwoT2_rc?si=ew_s-3GUYDyQgwyt 瑜珈療法脈輪平衡練習影音:  📌 第一脈輪(Muladhara Chakra) ——安全感與生命能量的根源 💠 關鍵詞:生存、安全感、恐懼、穩定、信任、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