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溫故知新
當dada 開始準備私人教練課程,那三百頁的講義和每個章節的預備考試內容在註冊後的一星期姍姍寄來...
我一向喜歡摸新書的感覺於事迫不急待的開始啃起來了,當然許多的內容重點還是得全背起來,有些觀念已被推翻,得換個角度思考,而有些則是全新的內容相當有趣...
過去訓練師資培育時,總邀請醫生們加入,如此獲得資訊來得快些,醫生們較著重在疾病部分,這區塊雖與老師們學習的相關但是事實上並非瑜珈老師的Scope of practice ,私人教練的課程是比較接近一般瑜珈課程著重的肢體修復的部份,dada 雖常常涉獵但將重點放在心理和精神的提昇於大部分⋯⋯一直到近年,由於接觸更深領域的老年修復運動,讓dada 將重點重新分配,原因不疑有他,許多老者在心靈上是健康並高尚的,但被疾病所苦。因此如何修復肉體的改善亦是一大重點。
加拿大的Personal Trainer Course 一共有14個章回, dada的課程在11月底,因此自己有機會慢慢地啃書內容.
在健身,生物力學和應用運動學原理這章回中談到:
關節靈活性基於關節自身允許的運動範圍。 從開始到結束的運動的程度,是關節的運動範圍。其 運動範圍由關節的類型,關節周圍的肌肉和結締組織決定。經常活動或缺乏活動將改變關節移動的範圍。
OK,以上聽起來蠻拗口的.意思就是說,人體的每個不同的關節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並限制其活動的範圍. 比如說: 膝關節和軸關節就非常的不同>
膝關節的自身允許(Allowed)的活動範圍: 曲的角度為: 130度
伸的角度為: 120度
軸關節的自身允許(Allowed)的活動範圍: 曲的角度為: 160度
伸的角度為: 145度
比較複雜的髖關節自身允許(Allowed)的活動範圍:
曲的角度為: 125-135度
伸的角度為: 15-20度
內收角度為: 30度
外展角度為: 45-50度
內旋角度為: 35度
外旋角度為: 45-50度
頸部關節:
曲的角度為: 50度
伸的角度為: 60度
迴轉的角度為: 80度(記得啦,別再轉360度了,八百年前就說過了~)
側曲的角度為: 45度
老天爺真的很有意思喔, 創造了人類的骨架,不同得角度賦予不同的任務,如果你濫用或不用,意外創傷便會發生.
有趣的是,瑜珈體位法的練習幫助了身體柔軟度的增加,柔軟度帶來身體移動自如的舒適,保持活力與青春,這是光練習健身和肌肉者所難以體會的.
Dada近兩年都在健身房度過,但是我與健身運動者最大的不同是在兩小時的體能鍛鍊後,dada永遠都會用一小時的時間伸展Stretching.這是非常不同於西方學理的, 因為flexibility(柔軟度或者說瑜珈)是西方尚未定案的理論 ,他們還是認為練肌肉是最重要的,將伸展輕忽了...
Dada試過練完健身後兩小時走人,那幾晚完全都睡不了,痠痛到極點.
但只要我正常伸展一小時,無論是跑完80分鐘後接著一小時的重訓,回家後便沒事,隔天也不會疼痛....
在瑜珈伸展中呼吸是極為重要的,如果我們在練習中知道如何呼吸就如同吃到高級新鮮的營養物一般,與只要吃飽就好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同樣花一樣的時間吃飯, 當然要吃得營養健康不是嗎?
好的,dada寫這邊文章是給老生們報報平安,同時給老師們上提供一些資訊和溫習一下功課.
不懂請問~
OM OM OM
Dada
Canada
訂閱:
文章 (Atom)
-
你的認知真的可靠嗎?還是早已被錯誤的經驗、偏見和他人的話語蒙蔽? 帕坦伽利揭示三種認知方式,幫助你打破迷霧,看清真相,讓你重新審視如何獲得真正的智慧! 《重返瑜伽經》精解:第一章第七節 梵文原文: प्रत्यक्षानुमानागमाः प्रमाणानि 拉丁轉寫:...
-
帕坦伽利在《瑜伽經》1-1 開篇即宣告:「現在,瑜伽的教導開始。」——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遠的意義。 為何是「現在」?為何瑜伽需要被「正式啟動」?這不僅是一場身體的鍛鍊,更是一場心靈的覺醒。 讓我們回到瑜伽哲學的源頭,探索修行的真正開始! 前言 多年來, Dada 深感...
-
帕坦伽利在《瑜伽經》1-2 中,以簡潔有力的一句話揭示了瑜伽的真正意義—— 瑜伽即是止息心智的波動 。 但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從混亂、焦慮的思緒中解脫,進入真正的內在寧靜? 這一節,帶你回歸瑜伽的本質,探索「心智寂靜」的奧秘! 《 重返瑜伽經》精解 第一章 第二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