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aste, Yogi! 🙏
上集我們聊了「有/無尋三摩地」
有尋 → 用腦子去拆解東西
▸ 無尋 → 直接感受,不用多想
今天,我們要把這招從1.44的「細微觀察」升級到1.45的「連細微都丟掉」,一步步靠近大自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5 經文|意識的終極卸載
《瑜珈經》1.45 經文逐字解析
梵文原文:
सूक्ष्मविषयत्वं चालिङ्गपर्यवसानम्
羅馬化(IAST):
Sūkṣma-viṣayatvaṁ cāliṅga-paryavasānam
直譯:「微細對象性(的修練)且以無特徵(之境)為終極歸宿」
白話翻譯:
「你可以專注到很細很細的東西,比如氣息、想法,甚至時間的感覺,
最後連『細』這個想法都沒了,什麼都不剩。」
💥 核心心法
「當你不再需要『知道自己在冥想』,
冥想才真正開始。」
🌌 三階段意識升級
1️⃣ 有對象冥想(1.17-1.44)
▸ 像用Google地圖導航:「距離三摩地還有500公尺…」
2️⃣ 無對象但有心智(1.44過渡)
▸ 地圖APP突然關閉,但你「直覺」知道方向
3️⃣ 無形之境(1.45)
▸ 你發現自己早就是整張地圖
時間版|時空溶解
▸ 1.44:計算冥想(「15分鐘」)→ 時間變漿糊
▸ 1.45:連「多久」的問題都不存在
練習1:逆向專注法
• 步驟:
1. 先專注於呼吸(精微對象)
2. 突然問:「『誰』在專注?」
3. 讓問題像糖漿融化——答案會自行浮現
• 🚀 跨次元比較表|1.44 vs 1.45
維度 1.44 有/無微觀 1.45 無標記
意識工具 心智顯微鏡 → 全身感測 連感測器都蒸發
自我感 「我在觀察」→「我融入」 「誰在觀察?」無解
經典比喻 數水波 → 隨波漂流 湖與我同歸於空
🔮 下集|1.46預告
「當你連『空』都不執著,
無種子三摩地(Nirbīja Samādhi)將開啟——
意識進入宇宙的『零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