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記得的」知識?🧘‍♀️重返瑜珈經|1.49 小節



🧘‍♀️重返瑜珈經|1.49 小節文章

你以為的真相,其實是「記得的」知識?

📜 श्रुतानुमानप्रज्ञाभ्यामन्यविषया विशेषार्थत्वात्
śruta-anumāna-prajñābhyām anya-viṣayā viśeṣa-arthatvāt
「(1.48所說的智慧)不同於來自聽聞與推理的知識,因為它所認知的對象截然不同。」


🔍 關鍵詞解釋

  • śruta:聽聞、經典、書本知識

  • anumāna:推理、邏輯分析

  • prajñā:智慧、直觀知見(本節對應的是一般智慧)

  • anya-viṣayā:指涉的對象不同

  • viśeṣa-arthatvāt:因為它認識的是「更深一層的實相」

簡單說:1.48 中出現的那股真智慧(ṛtambharā-prajñā),與一般知識根本不同。
它不是你學來的、想來的、推敲出來的——
而是直接來自內在澄明、與真理同頻的經驗。


🔁 與上一節(1.48)的銜接

1.48 告訴我們:「當心澄明,一種真智慧會出現。」
那麼 1.49 就像是作者趕緊補充:

「等等!我說的那個智慧,不是你從書裡看到的喔,也不是你邏輯推理出來的喔!」

這是瑜珈經非常有趣的地方:每說一段體驗,就提醒你別用老方式去理解它。
這集經文,幾乎是對「知識」的溫柔挑戰。


🍎 生活化舉例

你或許讀過很多心理學理論,知道「情緒要接納」、「原生家庭會影響我們」。
這是 śruta(聽聞)與 anumāna(推理)層次的智慧。

但有一天,當你在靜坐中,忽然回到童年的一幕,感受到那時候的孤單與愛——
你沒有想、沒有分析,只是「明白了」。
那一刻的理解,是 ṛtambharā-prajñā

它不等於你「知道」什麼,而是你「就是」那個明白。


⛰️ 修行地圖中的定位

如果 1.48 是你在靜心後,看到了一道光,
那 1.49 就是你發現——這道光不是老師告訴你的,也不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而是你本來就能看見,只是以前沒靜下來。


💬 本節互動反思

你曾有過一種體悟,是後來才發現跟書上寫的一模一樣嗎?
那可能是你本來就知道的,只是剛好「印證」了它。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這種「我早就知道,只是現在說得出來」的經驗。


🔮 預告下集|1.50

在這集說明「真智慧非推理」,
下一節 1.50 更驚人——瑜珈經說:真正的智慧會「清除記憶中其他所有印象」!

智慧不只是照亮,還會淨化。
讓我們一起走向那個清空與自由的時刻。

🎧 訂閱《重返瑜珈經》系列,讓古老的心靈之道,陪你照見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體位法的重點:是穩定與舒適的姿勢- 重返瑜珈經 2.46 S

https://youtube.com/shorts/mV5wRrnnv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