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你的人生,是果報成熟的結果?來聽《瑜珈經》怎麼說

🎙️《重返瑜珈經精解》2.14 你的人生,是果報成熟的結果?來聽《瑜珈經》怎麼說

 



📜 梵文原文(Yoga Sūtra 2.14

te hlāda-paritāpa-phalāḥ puṇya-apuṇya-hetutvāt


🔍 梵文詞解

  • te:這些(果報)
  • hlāda:喜悅、樂
  • paritāpa:痛苦、熱惱
  • phalāḥ:果實(即業果)
  • puṇya:善行(符合 dharma 的行為)
  • apuṇya:惡行(偏離 dharma 的行為)
  • hetutvāt:由於所導致(因的性質)

🧠 白話釋義

「這些果報(te phalāḥ)之所以會帶來喜悅(hlāda)或痛苦(paritāpa),是因為它們背後的行為,是善(puṇya)或不善(apuṇya)所造成的。」

簡單說:
人生的每一份苦與樂,都是過去行為的成熟,不是偶然。

🪷 延伸說明(讓經文更生活化)

  • hlāda 不只是快樂,也包含順利、平安、身心和諧的感受
  • paritāpa 不只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焦慮、內耗、孤立感、業力牽引的重複情境
  • puṇya 是在正見下的正行,不是道德打分數,而是「是否從覺察出發」
  • apuṇya 是在無明下的行為,不是被定罪,而是「是否出於煩惱習氣」

這節的重點不是「分類誰是好人壞人」,而是幫助我們辨識:

「我正在創造什麼樣🧠 白話釋義

人生所經驗的苦與樂,不是隨機事件,
而是取決於你過去的行為,是「善」還是「不善」。

這句話背後的觀點非常重要:
我們每天的念頭、選擇與行動,會成熟成「人生品質」。
而這一切,不是命運,是種子與土地的邏輯。


🧘舉例

的未來感受?我此刻的動機會種下什麼樣的結果?」

 


🧘舉例:讓這節經句落在現代人生活中

  1. 你選擇回應一個衝突,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止息關係內的痛
      這是 puṇya,未來種下的是內在和平
  2. 你努力工作不是為了貢獻,而是來自於「害怕沒價值」的壓力
      這是 apuṇya,未來種下的是焦慮與疲憊
  3. 你練習瑜珈,不是為了變瘦變美,而是為了與身體真正連結
      這是 puṇya,它會產生真實的喜悅(hlāda

🔧 瑜珈療法的應用與觀照練習

不要問:「這件事好不好」
請問:「我為什麼做它?我這個行動,是從覺察出發,還是反應出發?」

推薦冥想反思練習:

  • 回顧今天感恩日記:寫下3件讓你開心的事,培養善業的正能量!
  • 一一寫下它們背後的「推力」
  • 然後問自己:「這是出於恐懼、渴望,還是平靜與理解?」
  •  
  • 呼吸練習:試試「勝利呼吸法」(Ujjayi),吸氣時默念「吸進愛」,呼氣時默念「釋放苦」,讓心更清淨。
  • 瑜伽體式推薦:練個「駱駝式」(Ustrasana),打開心輪,提醒自己用愛與善意選擇行動!
  •  

💡 結語

《瑜珈經》2.14 讓我們明白:

「果報」不是隨機的命運,也不是被懲罰的記號。
它是:你如何思考、感受、行動,經過時間的熟成,成為你現在的生活品質。





下節預告

下一集《瑜伽經》2.15,帕坦伽利要丟出一個大轉折!他說,人生表面上看起來甜,甜的果報好像很讚,但真正的瑜伽高手卻說:「等等!所有的果報都有隱藏代價!」到底是什麼讓智者看透這些快樂背後的真相?Dada會帶你一探究竟,還會分享如何用瑜伽跳出「果報輪迴」的秘訣!別忘了帶著好奇心回來哦~🔔

我是 Dada,你今天的瑜珈療法師。謝謝 yogi Dada 一起, 雖然你們都不按讚, 但是dada一樣會貢獻,

祝福yogi們平安

om om om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你相信命運嗎? 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嗎?|重返《瑜珈經》2.13|Dada說瑜珈




「顯速業 vs「顯速業 vs. 隱速業」如何影響你的健康、財富、關係? ▸ 「長期努力卻沒結果?」你可能中了『累積業』的陷阱! 我們常聽到:有些人出生就順風順水,有些人總被命運綁住重來…… 《瑜珈經》2.13 給出一個既古老又深刻的答案: 只要煩惱(kleśa)還在,我們的行為(karma)就會形成果報(vipāka), 而這些果報,會在三種生命經驗中顯現: ✶ 出生(jāti)——我們的條件與背景 ✶ 壽命(āyus)——我們的健康與精力 ✶ 經驗(bhoga)——我們遭遇的苦與樂 這不是懲罰,也不是宿命。 而是邀請我們從行動開始,走向清明與自由。 本集,我們也會談談: ▸ 什麼是「非業力式行動」? ▸ 哪些 Asana 幫助我們練習真正的覺察? ▸ 生命可以被創造,而不只是反應。 業力 健康 財富 關係 科學 「💡 如果喜歡本影片 請 訂閱頻道(🔔 開啟小鈴鐺)將愛分享給您的家人及朋友們.!」 加入社交媒體與課程連結: 「📌 追蹤 Facebook:   / newlifeyogacenter   Blogger: https://newlifeyoga.blogspot.com/   Spotify: https://creators.spotify.com/pod/dash.... 隱速業」如何影響你的健康、財富、關係? ▸ 「長期努力卻沒結果?」你可能中了『累積業』的陷阱! 我們常聽到:有些人出生就順風順水,有些人總被命運綁住重來…… 《瑜珈經》2.13 給出一個既古老又深刻的答案: 只要煩惱(kleśa)還在,我們的行為(karma)就會形成果報(vipāka), 而這些果報,會在三種生命經驗中顯現: ✶ 出生(jāti)——我們的條件與背景 ✶ 壽命(āyus)——我們的健康與精力 ✶ 經驗(bhoga)——我們遭遇的苦與樂 這不是懲罰,也不是宿命。 而是邀請我們從行動開始,走向清明與自由。 本集,我們也會談談: ▸ 什麼是「非業力式行動」? ▸ 哪些 Asana 幫助我們練習真正的覺察? ▸ 生命可以被創造,而不只是反應。 業力 健康 財富 關係 科學 「💡 如果喜歡本影片 請 訂閱頻道(🔔 開啟小鈴鐺)將愛分享給您的家人及朋友們.!」 加入社交媒體與課程連結: 「📌 追蹤 Facebook:   / newlifeyogacenter   Blogger: https://newlifeyoga.blogspot.com/   Spotify: https://creators.spotify.com/pod/dash...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不用堅強,也沒關係|給傷心人的靜心練習


這是一場專為傷心之人設計的冥想靜心之旅。我們將引導您釋放悲傷,找回內心的平靜。這段15-20分鐘的導引冥想,適合需要情感療癒的人士。 請舒適地坐下,閉上眼睛,跟隨我們的節奏,讓心靈獲得安慰。 喜歡這段影片?請訂閱並分享您的感受! 加入社交媒體與課程連結: 「📌 追蹤 Facebook:   / newlifeyogacenter   Blogger: https://newlifeyoga.blogspot.com/   Spotify: https://creators.spotify.com/pod/dash...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為什麼你總遇到類似的人、類似的事?《瑜伽經》2.12 說破真相!」

(2.11)我們說到:「煩惱可藉由觀照來鬆動」。 那今天的 2.12 則提醒我們:若不觀照、不處理,這些煩惱會成為業力種子,持續影響我們的生命經驗——甚至跨越今生。 Patanjali 在這裡用了非常重要的觀念:「karma-aśayaḥ」,意思是——行為種子的儲藏處。 我們做每一件事,起於一個動機;而這個動機,大多來自五大煩惱:無明、錯認自我、執著、厭離、對死亡的恐懼。 而只要這些煩惱還在,我們就會持續產生新的 karmic trace(業痕),它們被收進內在深處,等待時機成熟時顯現結果——稱為「受報」(vedanīyaḥ)。

為什麼你總遇到類似的人、類似的事?《瑜伽經》2.12 說破真相!」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2.12👉 這才是真正的鎮靜劑:每天清晨20分鐘深度冥想,換你掌握情緒主導權-

每天早上聽一次,讓平靜、清明成為你每天新的起點.「在喧囂甦醒前,給自己20分鐘的靜默處方:用晨間靜心,調配一天專屬的天然鎮靜劑。」 🔖我是Dada,你的瑜珈療法師。願我們一起練習真正的觀照。 「💡 如果喜歡本影片 請 訂閱頻道(🔔 開啟小鈴鐺)將愛分享給您的家人及朋友們.!」 加入社交媒體與課程連結: 「📌 追蹤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lifeyogacenter Blogger: https://newlifeyoga.blogspot.com/   Spotify: https://creators.spotify.com/pod/dashboard/home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聽Dada說 瑜珈-心靈斷捨離,活出真自在-重返瑜伽經2.10

完整影音: https://youtu.be/5WzXUXmgBGY

🌟 1. 小節梵文及其意義

📜 梵文:te pratiprasavaheyāḥ sūkṣmāḥ

翻譯:「這些障礙(kleshas)在細微狀態時,應通過回歸本源(pratiprasava)加以消除。」

意義:帕坦伽利在《瑜伽經》2.10告訴我們,心靈的障礙——無明(avidya)、我執(asmita)、貪愛(raga)、厭惡(dvesha)、恐懼(abhinivesha)——在它們還是潛意識中的小小「種子」時,可以透過「回歸本源」(pratiprasava)清理乾淨。➡️ 什麼是回歸本源?就像整理房間,找到亂的源頭(比如一堆舊雜物),輕輕放下。這不是跟煩惱硬碰硬,而是像讓雲朵散去,讓心回歸清爽的本來面目。✨ 這是一種心靈的斷捨離,幫你在問題變大前活出真自在!

🧘‍♀️ 2. 前情提要

《瑜伽經》2.1到2.9為我們畫出瑜伽的實踐地圖。2.1介紹行動瑜伽(kriya yoga),透過紀律(tapas)、自我學習(svadhyaya)和臣服(ishvara pranidhana)淨化身心;2.2說這些練習能減輕痛苦,引向三摩地(samadhi)。2.3到2.9揭示五種心靈障礙(kleshas):無明是痛苦的根源,衍生出我執、貪愛、厭惡和恐懼。➡️ 2.10承接前文,教我們如何在這些障礙還在「細微狀態」(sūkṣmāḥ)時,搶先一步化解它們。這就像在感冒初期喝杯薑茶,把問題扼殺在搖籃裡!✨

🌈 3. 生活的應用

想像你在咖啡店排隊,前面的人點單慢吞吞,你心裡冒出一股小火,覺得時間被浪費。➡️ 這股煩躁從哪來?《瑜伽經》2.10建議我們停下來,問:「這情緒的根源是什麼?」也許你會發現,這不只是因為排隊,而是因為你今天工作壓力大,或潛意識裡害怕「沒把時間用好」。

✨ 心理學的認知行為療法(CBT)也說,情緒背後常有「自動化思維」。比如,你可能有個信念:「我必須永遠高效。」透過2.10的回歸本源,你可以靜下來,觀察這信念的來處——也許是小時候被催促「快一點」的記憶。看清這點,煩躁就像晨霧散去,你能平靜地排隊,甚至享受片刻的悠閒。

在關係中,這也超實用。➡️ 比如,你跟朋友因為一句話鬧得不愉快,感到受傷。問自己:「這傷痛從哪來?」也許是對被誤解的恐懼。這種覺察能讓你從衝動反應轉為理解,化解誤會,讓關係更輕鬆自在。

📖 4. 相關古典經文提及

《曼陀羅奧義書》(Mandukya Upanishad)提到意識的四種狀態:醒(jagrat)、夢(svapna)、深睡(sushupti)和超越(turiya)。➡️ 細微的障礙(kleshas)就像藏在夢與深睡狀態中的種子,潛伏在潛意識中,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情緒。《曼陀羅奧義書》教我們,透過進入超越狀態(turiya,純粹的覺知),可以超越這些障礙。這與2.10的「回歸本源」完美契合:覺察煩惱的根源,就等於回歸純粹意識,讓障礙無處立足。✨

《伊莎奧義書》(Isha Upanishad)1.1也說:「一切皆由主宰充滿,捨棄執著,方能享受。」➡️ 這提醒我們,細微的執著源於對自我或外物的錯誤認同。2.10的pratiprasava正是透過覺察,捨棄這些執著,回歸心靈的本源,活出真自在。

《薄伽梵歌》2.62補充道:「當人執著於感官對象時,便產生貪愛,繼而生氣,迷惑,失去智慧。」➡️ 這與2.10相呼應:若不處理細微的貪愛,它會演變成大麻煩。回歸本源就是在貪愛萌芽時,讓它消散,保持心靈的清爽。

🧘‍♂️ 5. 瑜伽療法的解決協助方法

想體驗2.10的「回歸本源」?試試這個5分鐘的瑜伽冥想練習,幫你進行心靈斷捨離:

準備:找個安靜角落,舒服地坐下,背部放鬆但挺直,雙手輕放在膝蓋上。

調息(Pranayama):進行3輪「4-4-4平衡呼吸」——吸氣4秒、屏息4秒、吐氣4秒。➡️ 專注鼻腔的空氣流動,讓心穩定。

覺察練習:回想一件最近讓你不舒服的小事(例如被誤解或輕微焦慮)。輕聲問自己:「這感覺從哪來?」讓答案自然浮現,別急著分析。

視覺化:想像這情緒是一顆小小的光點,漂浮在你面前。觀察它,不評判,然後看它慢慢變淡、溶解,回到虛空中。✨

回歸平靜:將注意力放回呼吸,感受胸口的起伏,告訴自己:「我回到本源,我是自在的。」

➡️ 每天練5-10分鐘,這個練習能幫你培養覺察力,讓細微的煩惱逐漸消散。想更進一步?「新生活瑜伽療法中心」的線上修復瑜伽課程(連結在說明欄)結合體位法、調息和冥想,帶你系統化地淨化身心,活出真自在!✨

🔮 6. 預告下節內容

下一集我們將探索《瑜伽經》2.11:「當障礙已顯化時,應透過冥想(dhyana)加以消除。」➡️ 2.10教我們預防細微障礙,2.11則告訴我們如何用冥想搞定已經爆發的煩惱,比如突如其來的憤怒或焦慮。想知道怎麼用冥想找回平靜?別忘了訂閱,下一集見!✨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重返瑜珈經精解》2.9| :對死亡的恐懼,從哪裡來?Abhinivesha

 


🎬《重返瑜珈經精解》2.9|

:對死亡的恐懼,從哪裡來?

Namaste dear yogi!歡迎來到《聽Dada說瑜珈:重返瑜珈經精解》!我是Dada,你的瑜珈療法師!今天我們要深入《瑜珈經》第二章第9節(Sutra 2.9),探討一個超重要的主題——「生存恐懼」(Abhinivesha)。你有沒有因為害怕失敗、失去,或甚至死亡,而不敢往前邁步?這種恐懼就像無形的繩子,綁住我們的心,讓我們無法活得自由。別擔心,Dada要帶你用瑜珈的智慧解開這繩子!準備好了?跟Dada一起來吧!

前情提要:從厭惡到生存恐懼

在《瑜珈經》2.8,我們談了「厭惡」(Dvesha),那是因為過去的痛苦讓我們抗拒人事物。今天2.9,Patanjali更進一步,講到五障(Kleshas)的第五項:生存恐懼(Abhinivesha)。這是什麼?簡單說,就是我們對生命的執著,害怕失去、失敗,甚至死亡,讓我們緊抓安全感不放。這恐懼不只出現在面對大事時,連日常的小改變(比如換工作、搬家)都可能讓你心慌慌。想知道怎麼用瑜珈戰勝這恐懼?先來看看Patanjali怎麼說!

梵文釋義:生存恐懼的根源

《瑜珈經》2.9的原文是:「svarasa-vahi viduṣo’pi tatharudho’bhiniveśaḥ」(स्वरसवाही विदुषोऽपि तथारूढोऽभिनिवेशः)。這句梵文聽起來很深奧,但Dada幫你拆解:

  • Svarasa-vahi:自然的流動、本能的驅動力,像生命的衝動。
  • Viduṣo’pi:即使是智者也會有。
  • Tatharudha:深深根植、牢牢抓住。
  • Abhiniveśaḥ:生存恐懼,對生命的執著。
    合起來,Patanjali說:「生存恐懼是生命本能的執著,即使智者也難免,深深根植在我們心中。」這就像每個人都有的求生本能,連最聰明的人也會怕失去生命、健康或安全。為什麼?因為我們把「我」看得太重,忘了生命是流動的,像河流不停向前。瑜珈的目標,就是幫我們看清這一點,學會放下執著,活得更輕鬆!

白話解釋:生存恐懼怎麼影響我們?

生存恐懼(Abhinivesha)聽起來很嚴重,但其實它無處不在!你有沒有因為怕失敗不敢試新工作?或因為怕生病,每天檢查身體好幾次?這些都是生存恐懼在作怪。它不只是怕死亡,還包括對任何「失去」的恐懼——失去控制、失去舒適區,甚至失去你以為的「自己」。Patanjali說,這種恐懼來自無明(Avidya,五障之首),因為我們忘了生命的真相:一切都是無常的,像雲朵來了又走。

生存恐懼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可能緊抓熟悉的東西,比如不敢搬家、不敢分手,甚至不敢嘗試新東西,因為怕「萬一失敗怎麼辦」。但瑜珈告訴我們,恐懼只是心裡的幻影,當你專注當下,恐懼就會慢慢散去。就像練瑜珈時,你專注呼吸,忘了外面的煩惱。想學怎麼把這恐懼變成勇氣?等等Dada教你三個超實用的瑜珈練習!

生活例子:生存恐懼的真實面貌

生存恐懼在生活中超常見!來看看幾個例子,說不定你也中招了:

  1. 害怕失敗:想換工作,但一想到「萬一新工作做不好怎麼辦?」就縮回去,天天抱怨卻不敢動。這是生存恐懼,因為怕失去穩定,怕「失敗的自己」。
  2. 抗拒改變:自己對家鄉很熟悉,但工作機會在另一個城市。她一想到搬家就心慌,怕新環境、怕沒朋友。這是生存恐懼讓自己緊抓舒適區。
  3. 健康焦慮:每次聽到健康新聞,就擔心自己是不是有病,跑去檢查好幾次。這是生存恐懼,因為害怕失去健康,甚至生命。
    嘿,朋友,你有沒有類似的時刻?別怕,這些恐懼很正常!瑜珈的智慧可以幫你一步步放下,讓你活得更自由。接下來,Dada教你三招科學支持的瑜珈方法,幫你超越生存恐懼!

瑜珈療法:三個練習超越生存恐懼

好了,重頭戲來了!Dada教你三個簡單又有效的瑜珈秘訣,幫你鬆開生存恐懼的繩子,找回內心的自由與力量。每招都有科學支持,簡單到新手也能馬上試!

1. 正念呼吸,平靜內心波動

怎麼做:找個安靜的角落,坐在瑜珈墊或椅子上,閉上眼睛,開始專注你的呼吸,5-10分鐘。吸氣數4秒,感覺空氣進鼻腔;吐氣數6秒,感覺空氣緩緩流出。當恐懼的念頭冒出來(比如「我會不會失敗?」或「萬一失去怎麼辦?」),別跟它吵架,輕聲說:「我安全,我在當下。」讓恐懼像波浪般退去,回到你的呼吸。每天練,早上或睡前都行,慢慢延長到10分鐘。
有什麼用:正念呼吸是瑜珈的核心,幫你穩定心跳,平靜焦慮。《瑜珈經》說,專注呼吸能讓心回到當下,遠離恐懼的幻影。2021年《Mindfulness》期刊研究顯示,5分鐘慢呼吸(4秒吸、6秒吐)可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約10%,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讓你感到平靜與安全。這招特別適合生存恐懼,因為它幫你看清:恐懼只是暫時的波動,不是你!
開始試:今早試5分鐘,閉眼專注呼吸,告訴自己:「我就在這裡,安心。」你會發現心跳慢下來,恐懼也沒那麼大!

2. 橋式,喚醒生命能量

怎麼做:在瑜珈墊上躺下,雙腳與臀同寬,膝蓋彎曲,腳跟靠近臀部,雙手輕放身體兩側。吸氣,慢慢抬高臀部,讓背部形成一條直線,肩膀和頭貼地,感覺胸腔與骨盆打開。告訴自己:「我充滿生命力!」保持30秒,吐氣慢慢放下,重複3次,左右平衡練習。記得動作輕柔,別用力過猛。如果有背部問題,先諮詢醫生喔!
有什麼用:橋式(Setu Bandhasana)是哈達瑜珈的經典體位法,開啟胸腔與骨盆,促進血液循環,釋放因恐懼引起的緊張。2022年《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研究發現,橋式等仰臥體位法可提升心率變異性(HRV),增強神經系統的適應力,減少生存恐懼帶來的壓力反應。當你抬高臀部,感覺脊椎伸展,就像在告訴自己:「我有力量面對未知!」這招幫你把恐懼轉為活力,活得更勇敢!
開始試:在家試橋式,搭配深呼吸,感受胸口打開,生命力湧現!

3. 感恩書寫,轉化恐懼為愛

怎麼做:每天拿一本筆記本,花5-10分鐘寫下3件你感恩的事,比如「感謝今天的陽光」「感謝朋友的陪伴」「感謝健康的自己」。接著,寫下1件你害怕的事,比如「我怕換工作會失敗」。然後轉化它,寫:「我感謝這恐懼提醒我珍惜機會,我選擇試試新工作的一小步。」每天做一點,比如寄出一封求職信或查資料。堅持一周,你會發現恐懼慢慢變小!


有什麼用:感恩書寫結合瑜珈的正念,幫你把焦點從恐懼轉到愛與可能性。2020年《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研究顯示,每日感恩練習可提升幸福感約12%,降低焦慮感,讓你更能接受生命的無常。對生存恐懼來說,這招像心靈的魔法,讓你從「怕失去」轉為「愛當下」,心越開越輕鬆!
開始試:今晚寫3件感恩的事,搭配1個恐懼的轉化,感受心裡的溫暖!

下集預告:淨化內心障礙

哇,今天我們聊了《瑜珈經》2.9的「生存恐懼」(Abhinivesha),從它的梵文根源到生活影響,還學了三招瑜珈秘訣:正念呼吸、橋式、感恩書寫,幫你放下恐懼,擁抱自由!科學證明,這三招能降壓力、增活力,讓你活得更勇敢!想看Dada親自示範?點擊YouTube影片《聽Dada說瑜珈 2.9》,記得按讚、訂閱、開小鈴鐺,留言分享你的瑜珈心得,Dada超想聽!

下集2.10,Patanjali要教我們如何「淨化內心障礙」,把五障(無明、自我、貪戀、厭惡、生存恐懼)一一化解,找到真正的內心平靜。別錯過喔!快來加入Dada的瑜珈之旅,一起用瑜珈點亮生活!

關鍵字:瑜珈經、Abhinivesha、生存恐懼、正念呼吸、橋式、感恩書寫、內心自由、皮質醇、心率變異性、瑜珈療法


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痛苦的陰影,讓你想逃避?——Dveṣa(द्वेष)是怎麼操控我們的?🎙️《重返瑜珈經精解》2.8|聽Dada說瑜珈

 


🎙️《重返瑜珈經精解》2.8|聽Dada說瑜珈

主題:痛苦的陰影,讓你想逃避?——Dveṣa(द्वेष)是怎麼操控我們的?


① 前情提要

在2.3中,帕坦伽利列出五種根本煩惱(kleśa),持續影響我們的情緒與行為,包括:無明(Avidyā)、我執(Asmitā)、貪著(Rāga)、厭離(Dveṣa)和求生執著(Abhiniveśa)。

上一節(2.7)我們談到「Rāga」——一種對快樂記憶的執著,會讓我們過度追求過去的愉悅感。而這集要進入它的「雙胞胎兄弟」:Dveṣa ——源自痛苦記憶的反彈與排斥。


② 梵文與逐句釋義

दुःखानुशयी द्वेषः॥८॥
duḥkha-anuśayī dveṣaḥ

  • duḥkha:痛苦、苦惱、不快樂的經驗

  • anuśayī:伴隨而生的潛在傾向、殘留印象

  • dveṣaḥ:厭惡、逃避、排斥

全句翻譯:
「厭離是伴隨痛苦經驗而生的潛在傾向。」


③ 白話解釋

如果 Rāga 是對快樂的「抓住」,那麼 Dveṣa 就是對痛苦的「推開」。

Dveṣa 不只是討厭某件事,更深層的是——過去的痛苦經驗在心中留下陰影,我們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產生強烈排斥或防衛。

它可能以「抗拒、否定、封閉、逃避」的形式出現,甚至成為一種條件反射:只要類似的狀況發生,就立刻緊張、發怒或逃避。


④ 生活中的舉例

  1. 一個人在國小時被同學嘲笑說話口音,長大後就害怕公開發言。這不是因為不會說話,而是Dveṣa在保護他避免再次「痛苦」。

  2. 一位學生曾在倒立時摔倒,之後每次倒立練習都心跳加速,甚至逃避倒立課程。

  3. 有人因為一段戀情傷痛,從此拒絕親密關係,對「關係」本身產生防衛。

我們以為自己在「理性選擇」,其實是過去的痛苦在驅使我們「本能反應」。


⑤ 瑜珈療法提供的練習與幫助

  1. 身體記憶釋放練習(Somatic Awareness)
    藉由瑜珈練習中緩慢進入可能有抗拒的姿勢(如後彎、倒立),配合呼吸與意識引導,溫和接觸舊有記憶,讓身體重新建立安全感。

  2. 冥想中的「允許感受」
    在冥想中練習:不是排除不適感,而是觀察、允許它出現,並不立即反應。這讓我們與痛苦之間不再有「立即切斷」的衝動。

  3. 寫作式自我探問(Svādhyāya)
    問自己:「我現在排斥的這件事,是我真正的感受,還是過去經驗的殘影?」
    把感受寫下來,有助於釐清「痛苦記憶 ≠ 真相」。


⑥ 下集預告 & YouTube SEO關鍵字建議

📍下集預告|2.9:Abhiniveśa(求生執著)——為什麼即使知道會痛,我們還是不願放手?
這是最深的恐懼,也是最微細的執著——對「存在」的依戀與「死亡」的逃避,幾乎無意識地影響我們的選擇與困境。